犒軍介紹

20230109
  • 犒軍~澎湖小法科儀

     

          在科技發展快速的時代,也是人類發展變化劇烈的年代,人們愈來愈重視連結過去的「文化記憶」,將記憶透過語言、文字、活動等等等方式流傳下來,也就是「文化保存」。月慧山觀音禪院院長慧深法師感動於國立空中大學名譽教授吳永猛,即使高齡依然教導著許多有緣人跳著小法,只為了將傳統民間信仰文化的記憶傳承下去,慧深法師希望年青人透過小法的學習親感法的可貴、深感文化的歷史來之不易,因此本山集結幾位年輕人向教授學習,並將成果透過各法會的因緣,將法儀實際展演,發揮各人之能力,讓幽冥二利,更讓社會和諧與安定。

     

         「法」溯源於中國古時的巫術,「澎湖小法儀式」除了中國巫術並再受道教等制度化宗教的影響,隨先人傳入澎湖,代代傳承演變至現今情況。小法儀式內容繁多,例如安營安座、請壇、犒軍、操營結界、造橋過限等等,澎湖小法雖然有「普庵派」和「閭山派」之分,其步法、咒語、吟唱聲調等有所不同,但隨時代變遷,已有相互交流逐漸混合

     

         「五營信仰」與古時「社」的觀念有關,包含著有「土地之神」及「村落鄉里」的觀念,在後來又混合傳統的巫覡信仰與道教哲學觀念以及漢人為中心四方五行的思想演化成五營信仰的雛形,此一觀念並還仿效帝制體系的軍制,從古代社制衍變為地方聚落,而台灣先民在經歷生活環境的動盪,心中有了為生存上的安居需求,需要一個穩定、安全的生活領域,因此當地廟宇中主神管轄此域,主神為調派天兵天將鎮守此域,以保祐境內子民平安,信眾為感念保祐地方的天兵天將勞苦功高,舉行祭祀活動來感謝神恩,此即為「犒軍儀式」:

    1. 請神─無論進行什麼小法科儀都需要「請神」,主要在恭請神明降臨協助法事順利 進行,及確保壇場內避免干擾,達到驅邪押煞之目的

    2. 洗淨─用意乃在清淨法場恭迎天兵天將蒞臨

    3. 開鞭─恭迎天兵天將降臨,不只有洗淨,更透過「法索」的法儀驅逐邪靈,並告天地此時此地即將進行犒軍儀式

    4. 召營─即召請五營(東、西、南、北、中)兵馬依序來到壇場集合,準備接受信眾供奉,直到擲筊召齊為止

    5. 轄營─是對已經召集到法壇的五營兵馬,要維持秩序,交代在此域里內不准驚擾百姓與牲畜並保祐村落平安

    6. 犒賞─儀式最終目的就是要好好款待五營兵馬,感謝其保祐鄉里,由領令小法主持,在屬於該營的犒賞咒語聲伴隨下,一營一營依序進行犒賞酒菜佳餚,除了犒賞五營外,連同廟中共祀神明和友神的部將也一起犒賞,展現漢人熱情好客眾樂樂的民族性格

    7. 收壇─代表著儀式即將接近尾聲,小法成員相繼將金紙錢燒化,最後在小法鑼鼓聲將五營斗、虎爺等請回廟內,至此整個儀式便告結束

     

          傳統民間宗教的歷史是在時間中累積、後人在活動中學習,文化也因歲月有了延續,法儀能常駐在我們的記憶和生活中,藉此與舊時代的互動挖掘出深藏其中的意涵,深深凝聚你我共同的信仰與信念,讓其流傳。

    相關圖片